关于开展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4年“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宋雅发布时间:2024-06-13浏览次数:12

关于开展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4

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

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未来学习方式,赋能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师生教学方式变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现决定开展我校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申报课程须为学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学分的本科课程,须在2024630日前完成至少一轮授课,且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至少开设一轮。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的教师,特别鼓励具备一定人工智能基础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申报。

二、申报要求

1. 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 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各环节。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课程教学创新,通过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尤其鼓励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促进对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教学设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兴趣及学习表现,设计个性化的课程大纲与教案、自适应的学习路径,提供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引入智能助教、数字人、虚拟导师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难点解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促进自主学习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

3)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基于知识图谱梳理教学内容,整合包括微视频、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文献资料等富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4)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搭建:允许世界各地的师生聚集在同一虚拟空间内完成授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配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道具、专业化的场景模拟能力,加深课堂沉浸感和体验感。

5)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整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等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社区,提供共享资源、互动讨论、协作项目等,为学生、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创造更丰富、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6)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及时的学情反馈,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课堂的智慧管理和智能决策。

3. 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有较好的前期建设基础。

三、项目管理

1.总体进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项目延期最多不超过1年。

2.项目管理。教务处负责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立项项目所在学院是建设主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具体工作。项目建设期满后,学校组织专家对立项项目进行验收和认定,项目负责人需根据建设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3.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应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集聚校内外人工智能相关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争取取得丰硕建设成果。

4.经费支持。学校根据立项项目建设需要给予经费支持。

四、材料提交

1.请各学院组织教师填写《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附件1)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推荐汇总表》(附件2),以学院为单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打包提交至教研科邮箱jyk8143@163.com

2.纸质材料(汇总表一式一份、申报书一式三份、学院负责人签字、加盖学院公章)报送至教务处教研科(博学楼2-205室)。

3.纸质和电子材料提交前,须经学院教学副院长组织审核(教学副院长暂缺的学院请学院院长组织审核)。材料提交截止日期为2024630日,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宋雅、顾月,邮箱:jyk8143@163.com,电话:025-56226208

 

附件: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申报书

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推荐汇总表

 

 

(此页无正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

2024613

36.关于开展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4年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pdf

 

 

 

 

 

 

 

 

 

 

 

 

 

 

 

 

 

 

 

附件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

立项建设申报书

 

 

课程名称:                         

专业名称:                         

课程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填报说明

 

1.申报课程名称、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2024630日前)一致。

2.专业名称请填写课程所属专业,可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没有所属专业的课程,填写“0000”

3.申报书按每门课程单独装订成册,一式3份。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  实验实践课程

其他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开课年级

 

面向专业

 

    

 

    

 

2024-2025

开课时间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形式

(可多选)

个性化教学设计

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

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

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搭建

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

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

其他:                    

 

二、授课教师(教学团队)

课程团队主要成员

(序号1为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及团队其他主要成员总人数限5人之内


序号

姓名

单位

出生年月

职务

职称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教学任务


1

 

 

 

 

 

 

 

 


2

 

 

 

 

 

 

 

 


3

 

 

 

 

 

 

 

 


4

 

 

 

 

 

 

 

 


5

 

 

 

 

 

 

 

 


授课教师(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300字以内)

(教学经历:近5年来在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获得教学奖励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情况)

 

 

 

 

 

 

三、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1000字以内)

 

 

 

 

 

 

 

 

 

 

 

 

 

 

 

 

 

 

 

四、已有基础和应用情况(500字以内)

 

 

 

 

 

 

 

 

 

 

 

 

 

 

 

 

 

 

 

五、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500字以内)

 

 

 

 

 

 

 

 

 

 

 

 

 

 

 

六、进度安排与预期成果(500字以内)

 

 

 

 

 

 

 

 

 

 

 

 

七、课程负责人诚信承诺

本人已认真填写并检查以上材料,保证内容真实有效。

课程获批立项后,本人承诺按计划完成预期建设任务,并持续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

 

 

课程负责人(签字):

      

八、申报单位承诺意见

 

学院(部)对课程有关信息及课程负责人填报的内容进行了核实,保证真实性。经对该课程评审评价,择优申报推荐。学院将监督课程教学团队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建设任务,并持续做好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负责人签字:

(公章)

 

      

 

九、学校意见

 

 

 

 

 

 

 

 

 

 

 

(公章)

      

 


附件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课程立项建设申报推荐汇总表

申报单位(盖章):            联系人:             手机: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类型

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形式

课程负责人近5年所获教改立项、教学奖励等情况

 

 

 

 

 

 

 

 

 

 

 

 

 

 

 

 

 

 

 

 

 

 

 

 

 

 

 

 

 

 

 

 

 

 

 

 

 

 

 

 

 

 

 

 

 

 

 

 

 

 

 

 

 

 

 

 

备注:1.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实践课程、其他         

      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3.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形式:个性化教学设计、智能辅助教学工具建设、多元化教学资源整合、虚拟教室和虚拟实验室搭建、虚拟学习社区与在线协同学习、实时学情监测和分析、其他